Page 16 - 臺灣當代六六名家聯展25全本最終版
P. 16

14 臺灣當代六六藝術名家聯展


         念台兄才是現在以藝術為範圍的專業媒體人,他秉持理念,不計營利,真心為藝術界發聲
         放影。
          《新網新聞網》不像財團為著某種目的而做的網路媒體,而是以服務和發揚臺灣藝術為
         目標的媒體,呈現出來的各條新聞報導,有內容和深度,完全以專業型態呈現。乍看之
         下,一定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的團隊所製作而成,但卻不然,其實這是念台兄自己在專業的
         執著,從扛攝影器材、拍攝、採訪、寫稿、剪輯到完成,進入平台,根本是一個人獨立去
         做的。我相信他不是不能交給夥伴或工作人員去做,而是要求完美、要讓採訪的新聞能更
         有深度,而自己承擔下來,數十年來似乎沒改這一堅持,令人敬佩。
          最近看到念台兄,依然是活龍一條,幹勁十足毫不倦怠,又聽到他為著服務藝術界的朋
         友,和讓年輕工作者能有發表園地,竟在各方都覺困難的環境下,籌辦《藝坊文化空間》,
         雖然籌備期間正好碰上新冠肺炎的疫情期間,但是他還是低調地埋首進行。我去看了在長
         安東路二段的地址,交通位置甚佳,看著他一點一滴裝潢籌辦,也聽著他為著這一空間,
         要如何結合新網,擬定策劃的藝術發展工作。我似乎聽到的都是如何為藝術同好的服務和
         臺灣藝術的未來,卻沒有為營利而想做出的項目。
          這樣的念台兄已經幾十年不變,但是我相信一定有更多的藝術圈友好,願意一起來為他
         的理想共襄盛舉,只要大家齊心,《藝坊》的發展在望,臺灣的藝術空間一定更為美好。
         大家加油,一起念念臺灣的藝術發展。

                                   我眼中的麻念台

                                          水墨畫家洪根深

          我和麻念台兄認識已有幾十年了,好像是在
         台北的龍門畫廊展出時結緣,算一算也有四十
         年。
          他一向那麼認真熱情,對台灣美術文化的報
         導與推動充滿熱忱;記得有一年他到高雄來專
         訪一些在地的藝術家,我騎著機車載著他上街,
         下鄉一一去尋訪前輩藝術家,參觀畫室並訪談
         創作經驗,一一把高雄的美術環境空間作了一
         個詳細的鋪陳與概述。
          然後我們一起到我的家鄉澎湖兩日,我仍然
         騎著機車帶念台兄跑遍全島許多景點,過跨海
         大橋看壯觀的玄武岩、馬公頂街先民聚居賴以
         飲水來源的四眼井,記得凌晨還跟著我的老丈
         人駕著小船出海只用一根魚線釣魚,滿載歸來
         馬上煮成鮮湯,現在回憶備感當年的情誼溫馨
         而深厚。
                                                水墨畫家洪根深 1980 年替麻念台以水
          我想這是七零年代時,台灣新聞界從事藝文                   墨造像,原畫仍存,取自麻念台 1981
         記者的一種典範,我從他身上看到也學到了不                   年大大出版社出版《環島訪遊三十日》
         少寶貴的氣質,以及敬業的精神。                        封底。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