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臺灣當代六六名家聯展25全本最終版
P. 31

臺灣當代六六藝術名家聯展 29








                                   退休人士蔡文銓

                           1980/8/18 至 1981/1 0/9 擔任大大文化關係企業董事長

          我與麻念台的緣分其實遠從半世紀之前開始,我們都服役於空軍,他入伍當菜鳥時,我
         只差三個月要退伍,在短短擔任指揮所職務期間,有了不錯交情,尤其他對文化藝術有許
         多聽來頗有趣的談論,離開軍伍生涯那天我告訴他,將來要找他一起做和文創有關的生意。
          然後我投入社會工作,始終沒忘記是否有機會與麻念台一起打拼的諾言,但七八年轉瞬
         過去,一路結婚、生子,幾乎不再有期望時,竟然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讀到一
         位知名民族音樂家許常惠前往偏鄉採集民歌的連篇文章,發現麻念台竟然是那個團隊的成
         員,而且也找到他在任職的《大華晚報》同樣每天一篇更詳細報導這個活動的採訪過程。
          等到報導結束,我迫不及待到麻念台任職的酒泉街報社找他,那次讓他極為驚訝竟然事
         隔多年,在軍伍不足百日相處的一句話,讓兩人重逢,麻念台說也沒有創業的資本,我則
         告訴他,錢沒問題,我來出,這樣一句話,我們沒有任何如一般商場做生意那樣簽約、談
         將來如何分配權益,開始一場當時兩個人都沒想過,震撼台灣文化藝術界的超級事件。
          那時我告訴已經擔任藝術線記者的麻念台,我們就是要創一番當兵時聽我描述的文化事
         業,記得他告訴我,台灣只是一個「文化沙漠」,他跑藝術之後,曾跟世紀交響樂團與信
         義之聲兒童合唱團,兩度前往歐洲,前者去奧地利維也納音樂營,後者去英國亞伯丁音樂
         舞蹈營,參與這兩次經驗讓他知道台灣要能追上國際藝術水準,不能只是引進表演藝術,
         而是要從基礎培養下一代年輕藝術家國際觀的視野著手。
          於是,那時兩個三十上下的年輕人,我懵懵懂懂開始創立公司,當人生首次也是最後一
         次的董事長,麻念台則負責企劃與執行,他竟人一口氣搞了架構龐大到嚇死人的「國際藝
         術營」,那是 1981 年夏天,也是我們命定為文化藝術界犧牲的一年。
          那場至今老一輩文化界都知道的「國際藝術營」活動,參考歐美舉辦模式加以改良,是
         國內除政府有關單位或大財團外,很少民營機構能具備能力,膽識及氣魄所舉辦的國際性
         精緻藝術文化活動,內容分為文藝、影視、美術、攝影、音樂、舞蹈六大營,麻年台單槍
         匹馬全世界繞一圈,邀請回國的中國旅居世界各地之藝文界知名人士,包括旅法一流抽象
         派畫家趙無極、旅法少壯派新寫實畫家陳建中、旅美夏威夷水彩畫家趙澤修、旅法青年攝
         影家郭英聲、旅日風景攝影家黃金樹、旅美洛杉磯現代舞蹈家原文秀、旅美費城交響樂團
         指揮董麟等,另外禮聘前來我國教學、演出的國際著名藝壇人士,包括美國、英國、德國、
         奧地利、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香港等地共計三十餘位,國內藝文界參與人士
         更超過兩百位,知名者包括王藍、許常惠、吳炫三、陳景容、司馬中原、高信疆、廖年賦、
         申學庸、吳東權、侯健、朱西寧、尹雪曼、魏子雲、梁修身、張照堂、聶光炎、金士傑、李德、
         莊靈、董敏、曾道雄、馬水龍、邱玉蘭、張杰、江明賢、顧重光、李文漢、李奇茂、郭繼生、
         謝孝德、龍思良、劉其偉等人士,慕名參加的學員共達七百餘人,我只能說真的轟動國內
         藝壇,成績輝煌.對促進台灣文化發展,具有承先啟後之功績。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