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臺灣當代六六名家聯展25全本最終版
P. 28
26 臺灣當代六六藝術名家聯展
口述訪談,當述及兩岸流行音樂交流歷史時,包括廈門知名作曲家葉宏民等人,均提到了
麻同學為兩岸文化交流付出的事蹟。
葉宏民老師透
露,1991 年 廈 門
成立特區十周年紀
念,當地《海峽之
聲》電台,以閩南
語歌曲作為推展的
活動,邀請了台灣
歌手到廈門。當時
即由麻念台先生帶
領歌手登陸,與廈
門的歌手同台演唱
閩南語歌曲,也開
啟了兩岸的交流。
2012 年,我到了
《新網新聞網》總編輯麻念台 2013 年 9 月 21 日前往閩南師範大學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
訪談施沛琳,在該校校門前合影。 的閩南師範大學任
教;隔年九月,麻
同學就帶著《新網》的兩位組員跑到漳州和我相聚並作採訪。甚至,到了近幾年,在幾個
藝術相關場合如:茶文化拍賣會及幾個重要的表演活動,都能見到麻同學身影。
回憶這些點點滴滴,雖都是芝蔴小事兒,卻也更顯現出麻同學對台灣藝文發展的貢獻;
他的腳步走得早、走得快、走得廣、走得遠、走得久,實為難能可貴。總之,再度祝賀麻
同學,在融媒體與藝文領域上長期耕耘有成;他更是我們政大新聞系 38 期同學之光!
小眾並不小,媒體人初心不變
《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李欣恬
永遠記得 2010 年剛開始跑線時,在記者會現場,經常看見麻大哥扛著攝影器材,自拍
自訪的身影。轉眼間 10 年過去,麻大哥仍在崗位上,與我們這些藝文新生晚輩同行。
事實上,麻大哥何止與我(們)同行 10 年,他幾乎可說是線上最資深的藝文記者之一,
從他口中可說出一部台灣藝文史,文化圈的大小事,他靜靜地看著、記著、守著。
時光飛逝,但我不會忘記當年拿到麻大哥名片時,回到辦公室馬上「估狗」(對,當時
我還沒使用手機網路吃到飽功能)他所創辦的《新網》,映入眼簾的隻字片語:「堅持清
新好新聞」、「非營利、非主流、非常獨立媒體」,這讓我對麻大哥如此獨立作業的經營
模式,由衷感到敬佩。
無論大環境怎麼改變,縱使在現今媒體競爭生態下,藝文新聞永遠被視為小眾,永遠都
是那麼獨樹一格,但小眾其實並不小,媒體人的初心永遠不變,就是為讀者提供好報導。
祝福麻大哥與《新網》、《藝坊文化空間》繼續陪伴讀者,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