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臺灣當代六六名家聯展25全本最終版
P. 30

28 臺灣當代六六藝術名家聯展


                            我們慘綠年代懵懂的烏托邦

                                     前《民生報》文化版編輯吳健

          非常驚嘆我有個正在老驥伏櫪的同儕朋友… 想了幾夜還沒想如何動筆:苦於舊憶早已很
         難著手整理……倒是對你正在呈現的種種頗感讚嘆!
          那時你在附中我在成功,我可能已經寫不出深刻的印象來了;即使已沒有閒時回味那段
         年輕狂飆的心聲,如今種種也早已數百倍回饋著那時的熱情與血性!繼續前進,老友。
          那時期,我的腦袋並不算是很帶有理想的,大概是還處於很多不同的孫悟空都在想要蹦
         出石頭的「腦子像碗爛餛飩」的狀態吧?印象中有種不安全感:好像有人認為我們在做什
         麼被國家或學校不放心的事情似的……而且,當年好像《大學雜誌》那種程度就覺得我們
         太年輕、又感覺《讀者文摘》是不可能競爭的標竿、跨校活動受矚目的程度有超過心思知
         能可以負荷的感覺……還有,聯考準備、情感心境、自我整備……都離十拿九穩遙遠得很,
         也是難免有種不安全感的深層來源!
          我後來不免注意到文學、知性、藝術雜誌,越來越重視藝文推廣、藝術行政,當然跟自
         己所學所從事相關;還記得我們搞校際聯合弄雜誌《清流》,被有關方面「關切」,薇薇
         夫人還在《聯合報》寫短文支持我們,那真是少不經事但頗有野心的輕狂年代;那段時期
         相談見聞種種印象的影響也如影隨形似的,既清晰又不清楚,有如行春登高一路的階梯和
         雲煙依稀伴隨……總會發現別人也在努力實現著些什麼……是許多想像而未及開工的、是
         年少的渴望、是真實的需要、是……某些看到你還在拚老命繼續做下去的……熱忱與精神!
          那時你嘗試寫的一首鋼琴奏鳴曲,我用非常工整的設計畫五線譜,現在想想那些豆芽頭
         的圓點,恐怕沒有一個是看起來「正常」的。
          那時你還曾用我的名字當成一篇短篇小說主角名字,在聯合副刊發表過?是大一吧?「吳
         健死了!……」 好像是第一句話就把我的住校同學嚇死一半……一早上課見了我就笑個不
         停,我過了一陣子才知道;還好,那就完全毋需解釋或註解什麼!
          (與高中時代摯友的 message 通訊是我們對文化啟蒙的回憶
           為紀念與吳健的交情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名為〈不死鳥〉紀念那段相知相惜的年少輕狂)


                                   給麻大哥的文字

                    前台北藝術節媒體公關、現任國家兩廳院行銷組媒體公關亮亮

          記得我轉職到藝文界後,剛好擔任媒體公關的角色,第一年就經常碰到麻大哥,每次看
         到麻大哥就會覺得很安心,因為我知道他是真的很堅守他的報導原則跟寫作,以及對藝文
         展演是有多麼投入。
          當時請麻大哥來看戲時,麻大哥看完後會寫評論,字字句句都很用心,偏辟入裡的內容
         也讓當時剛入行的我吸收甚多。
          得知麻大哥終於有了自己的藝文空間,很是替他高興,但也會擔心他會把自己累壞,因
         為這個業界是需要麻大哥這樣熱情付出的人,如果可以,無論用什麼方式,請一起支持他
         接下來的夢,希望這個空間能經營長長久久,有更多美好的事情在這兒發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