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臺灣當代六六名家聯展25全本最終版
P. 146
144 臺灣當代六六藝術名家聯展
至上百年的考驗,現在不能因為畫不好賣就自認是不好的藝術家,因此就一直在檢討自己
的作品,也一直往前走,她覺得展覽對藝術家很重要,沒有藝廊經紀的藝術家,開畫展包
括場租、裱框與宣傳等費用極大,這只是展出的成本,不算創作者工作的酬勞,政府文化
單位應該要補助程度還不錯的藝術家展出的一些費用。
她說,就算一位水電工工作都有酬勞,但社會為何總覺得藝術創作清高卻不值錢,公家
編列預算例如藝術銀行,人事管銷費用一堆,但收藏藝術家畫作經費比例並不高,公立展
出單位聘請看場人員很多,其實畫展幾乎都是開幕時捧場人多接著展期中都是門可羅雀,
為甚麼不能縮減冗員,把部分經費拿來購藏作品。另外,臺灣的展場很多,蚊子館也不少,
建議把部分硬體經費拿來補助,就能幫助上
千藝術家的生存,能夠讓中生代繼續創作,
新生代願意進來藝術這個領域。
聽完針對中堅新銳世代代表的發言,中國
藝術家協會理事長麻念台指出,這些應該
某個程度反應從事視覺藝術創作者的基層心
聲,事實上,藝文產業本來就被視為營運困
難行業,從事這行表面是光鮮亮麗,其實大
部分藝術創作者都生存得極辛苦,長遠來看
也不能永遠靠政府紓困補助,如何振興健全
整體藝文產業發展環境,本來就是一門極需
要思考的課題。
許博允以這場座談會最資深受邀者立場提
出過去藝術家生存的故事。早年畫家朱德群
留法期間,和民族音樂家許常惠一起租屋,
房子很簡陋,朱德群羨慕比他早一點赴法發
展的趙無極有較好的居家作畫環境,在極窮
困環境下創作奮鬥,才慢慢在巴黎站穩陣
腳。
其他如在美國紐約蘇活區,韓湘寧住處下
面是當時極有名的 OK 畫廊,他是在那裏奮 金馬獎終生成就獎得主石俊 ( 右 ) 前來聆
聽座談會專家發言,左為藝術家丞雨。(熊
鬥很多年才進去,是華人最早的,夏陽畫的
喆攝影 )
人物畫好像沒有魂魄的毛毛人,靠的是有一
手精湛的修畫技術才得以在紐約存活下來,
楊熾宏則靠畫曼哈頓銀行的照相寫實作品,得到銀行家的青睞賣掉些畫作過日子,陳昭宏
則以新寫實畫比基尼,江賢二當時拼命畫卻賣不出去,靠著幫老婆賣服裝畫才活下來。
另一位攝影家柯錫杰初到紐約,許博允去找他,到蘇活區問當地人士,告訴他當地搞攝
影的就有四千多位都是攝影家,柯錫杰就在那種窮困環境裡混了許久才真正稍有名氣。許
博允說,要當真正的藝術家,再窮也要熬下去,這些前輩藝術家都是這樣出道的。
對最近許多知名老一輩藝壇菁英陸續辭世感覺遺憾與惋惜,他回應有關演藝展覽場地的
問題,強調踏入藝術經紀行業,辦過上萬場活動,關於演藝展覽場地問題十分瞭解,以日
本來說,每 3.6 萬人擁有一個展演場所,全國有 3 千 6 百多個;台灣則是約 50 萬人才有一